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四川党校报 > 2025年 第7期 > 第2版 长征
战胜一切的英雄气概
发布时间:2025年06月09日 部门/单位: 文: 图: 签发人:
文章作者:□筝辰

1935年5月29日,大渡河急,泸定桥横,红军以无比坚强的毅力,以战胜一切的气概,跨过枪林和弹雨,穿越铁索与火焰,飞夺泸定桥,攻占泸定城,彻底粉碎敌人企图使红军成为“石达开第二”的迷梦,书写了战争史上堪称奇迹的光辉一页。

铁索飞渡惊天地,赤旗漫卷照山河。飞夺泸定桥,不仅仅是一次军事行动的胜利,更展示了“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、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”。

在这里,红军昼夜奔袭创奇迹,以“昼夜兼程240里”的速度,穿越泥泞山路,沿途击溃守敌,准时抵达泸定桥西岸并袭占西桥头;在这里,红军不畏艰险破天堑,面对被拆除部分桥板的13根铁索,面对敌人疯狂的火力压制,一手扶栏,一手持枪,踏着铁索向前冲;在这里,红军团结一致夺胜利,既有“神炮手”仅用四发炮弹摧毁敌方碉堡的“硬助攻”,更有东岸红军击溃川军增援部队与西岸部队形成夹击之势的“神策应”;在这里,红军甘于奉献不计私,他们记住了金沙江畔36名船工的名字,却没有记全泸定桥上22名勇士的姓名,17名无名英雄在历史的长河中永恒。

岁月无言,历史有声。沿着飞夺泸定桥的足迹,红军长征在四川始终保持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,朝着胜利的方向前行。一路上,红军坚决展开对敌斗争,攻克天全,夜袭芦山,翻越夹金,会师懋功,爬雪山,过草地,击退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;一路上,红军努力克服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,不惧行路难、饮食难、御寒难、宿营难,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,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;一路上,红军正确处理内部矛盾,党中央和广大红军指战员同张国焘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,并始终维护党内团结统一。

涛声依旧,铁索不寒。战胜一切艰难,征服一切险阻,飞夺泸定桥既不是开端,更不是结束。正是因为不畏一切艰难,我们党带领人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,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,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;正是因为不怕一切险阻,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接续奋斗,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。

当前,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,多重风险交织叠加,外部压力加大,内部困难增多,形势复杂严峻。走在新时代长征路上,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,重温飞夺泸定桥经典,弘扬长征精神,不怕艰难、不怕险阻,对外坚持独立自主,坚决反对霸凌霸道行为,积极应对由霸权国家发起的关税战、贸易战;对内坚持守正创新,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,扎实抓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;对己坚持刀刃向内,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,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,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。

1935,泸定桥横铁索寒;2025,大渡河畔高架新。90年后的今天,我们相聚在圣洁甘孜、红色泸定,相会在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甘孜泸定桥分院,共同召开四川第三届长征精神主题论坛,传颂飞夺泸定桥壮举,弘扬伟大长征精神。

这不是一次简单的纪念,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。

从泸定桥上走过,经历了300多年风雨沧桑的铁索依旧牢固,仿佛在告诉世人那段澎湃的过往;从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走过,雄伟的红军雕像屹立在广场中央,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峥嵘的岁月。

13根铁索、22名勇士、240里奇迹,那牢记初心使命的理想信念,那征服一切艰难的革命精神,那战胜一切险阻的英雄气概,共同唱响了这首激荡在大渡河畔、泸定桥上的英雄史诗······


(作者单位:教务二处)


  •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© 2009 - 2025
  • 蜀ICP备10001505号